晚上10點,浙江省杭州市刀茅巷60號院的大門“咯吱”一聲打開,門內(nèi)傳來窸窸窣窣的響聲。收拾出三個大編織袋,拿上小鉤子,91歲的王坤森推著三輪車出了門。
晚上10點,浙江省杭州市刀茅巷60號院的大門“咯吱”一聲打開,門內(nèi)傳來窸窸窣窣的響聲。收拾出三個大編織袋,拿上小鉤子,91歲的王坤森推著三輪車出了門。每天晚上出門,次日凌晨回家,這樣的拾荒生活,老人堅持了11年。
王坤森和他的助學匯款單。圖片來源:人民日報
“我知道孩子們讀書有多不容易”
小時候,王坤森家境貧寒。“那個時候,吃頓飽飯都難?!蓖趵どf,就連日常所穿的衣服,也多是別人家丟棄的舊衣服。11歲那年,王坤森穿著破舊的背心和短褲,拿著家里僅有的一點錢,光著雙腳走進了小學課堂,圓了自己的“讀書夢”。
1949年12月,王坤森報名參軍。與從前的苦日子不同,他在部隊里不僅能吃飽飯,還有機會學習文化知識、參與重要工作。部隊大家庭帶給他前所未有的溫暖。
參軍時的王坤森。圖片來源:央視新聞
上世紀50年代,王坤森被推薦到軍校學習。在校期間,他榮立三等功,并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1978年,王坤森從空軍某部轉(zhuǎn)業(yè)到原浙江醫(yī)科大學武裝部,成為一名國防教育老師。
從窮孩子到高校教師,人生際遇的轉(zhuǎn)變讓愛的種子在王坤森心中生根開花。
“我知道孩子們讀書有多不容易,總想做點什么。”王坤森說,1993年退休之后,他便和老伴商量,從每個月幾百元的退休金里拿一部分錢出來,盡己所能,幫助那些家庭困難的孩子上學。
“玲玲替咱把夢想實現(xiàn)了!”
2012年夏天,王坤森通過媒體得知,一名叫徐玲玲的衢州常山女孩考上了大學,但由于生活拮據(jù)只能四處打工。幾經(jīng)輾轉(zhuǎn),他聯(lián)系到了徐玲玲,捐給她一筆學費,解了她的燃眉之急。
也就是從那年起,王坤森開始拾荒掙錢助學。老人只在夜晚撿廢品,“白天撿廢品的人多,有的人比我更需要它,我不去搶別人的飯碗?!彼f。
2021年7月,王坤森深夜出來撿廢品。圖片來源:央廣網(wǎng)
“飲料瓶、硬紙板和易拉罐……如果運氣好,可能還會遇到一兩個廢舊電器。”王坤森一晚上撿到的廢品,一般能賣15元左右,一個月能掙三四百元。每個月,他都會將這些錢和自己的一部分積蓄捐贈給需要資助的貧困學子。
徐玲玲上大學四年,王坤森累計給她捐助了1.8萬多元。在王坤森的家中,珍藏著一張徐玲玲的照片,那是她畢業(yè)當天穿著學士服拍下的。王坤森記得,拿到照片的時候,他和老伴靜靜地端詳了許久,兩人的眼眶里溢出了淚花,“咱是沒穿過這身衣裳,玲玲替咱把夢想實現(xiàn)了!”
“把銀行卡上所有的錢”都用作助學金
這些年來,王坤森用辛辛苦苦攢下的約七萬元錢,資助了七名大學生,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了學業(yè)。“我想通過行動告訴孩子們,有困難并不可怕,只要勤奮努力,肯定能邁過那些坎?!闭劶笆盎闹鷮W的初衷,王坤森說。
2021年,王坤森在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設(shè)立“王坤森助學金”。2022年,他將七萬余元積蓄全部捐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。目前,他名下的助學金已經(jīng)積累超過70萬元,從2023年秋冬學期開始,每年計劃分配約3.5萬元理財資金,資助7至9名浙大本科生完成學業(yè)。
老人一直走在奉獻的路上。今年2月,王坤森在突發(fā)心臟病后,深覺繼續(xù)拾荒力不從心,于是簽署了遺體捐獻志愿書,準備將遺體捐獻給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,以“大體老師”(遺體捐獻者)的形式“重返”講堂。7月,王坤森因腫瘤引起“腸套疊”再次入院手術(shù),出院后,他決定“把銀行卡上所有的錢”都用作助學金。
“我拾荒拾不動了,熬夜也熬不動了,但我會用別的方法,一直幫助孩子們上學?!蓖趵どf,“燃盡自己,照亮他人,是我作為黨員最后的光榮。”
(綜合人民日報、央視新聞客戶端、中國新聞網(wǎng)等相關(guān)報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