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多年來,曹扎娃用壞了20把鐵鍬,長期勞作使得他的右手臂輕微變了形。“一根筋”的曹扎娃矢志不渝地植樹治沙,最終將這片沒有一棵樹的黃沙變成了枝繁葉茂的林海。
曹扎娃的一天,是在喜鵲的鳴叫聲中開始的。
天剛蒙蒙亮,曹扎娃就穿上布鞋,扛起鐵锨,走進了呼和陶勒蓋嘎查自家的林地。
內(nèi)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鎮(zhèn)呼和陶勒蓋嘎查地處毛烏素沙地腹地,這里曾經(jīng)風(fēng)沙肆虐,當(dāng)?shù)氐霓r(nóng)牧民深受其害。
從1958年開始,曹扎娃便跟著父輩們一起種樹治沙,那年他16歲。談起防沙造林的初衷,他說:“毛主席說了要植樹造林,我就記著毛主席說的話,一直植樹造林。”
20世紀(jì)80年代劃分草場,曹扎娃主動承包了2300畝沙地,繼續(xù)種樹治沙。毛烏素沙地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,但是蒸發(fā)量能達到3000毫米,并且風(fēng)沙大,樹苗難以成活。
拼版照片,左圖為曹扎娃年輕時的照片;右圖為曹扎娃現(xiàn)在的照片。圖片來源:新華社
為了保證成活率,曹扎娃從幾十公里外的地方購買耐旱耐寒的樹種。有幾次,他步行四十多公里去陜西用羊肉換取樹苗。
曹扎娃白天種樹、晚上澆水,餓了就吃方便面充饑。每一棵樹苗種下后,他都會在樹苗周邊壓上沙障,一棵一棵悉心照料。
60多年來,曹扎娃用壞了20把鐵鍬,長期勞作使得他的右手臂輕微變了形。“一根筋”的曹扎娃矢志不渝地植樹治沙,最終將這片沒有一棵樹的黃沙變成了枝繁葉茂的林海。
如今,曹扎娃承包的2300多畝林場上種著榆樹、楊樹、柳樹、檸條、沙柳等十幾種樹種,共計10萬多棵。據(jù)中國林業(yè)大學(xué)專家估算,曹扎娃的林木折合資產(chǎn)1000萬元以上,他的這片“林?!币渤蔀榱巳狈雷o林的一份子。
站在林地高處遠眺,曹扎娃疼愛地看著眼前的2300多畝林海,像看著自家孩子一般。
曹扎娃栽種的樹木 圖片來源:鄂爾多斯市融媒體中心
曹扎娃今年81歲了,遲暮之年,身體上的不適并沒有影響他,“有樹為伴,我很幸福!我在這守著,心里才安心!”
“植綠這件事,能干多久干多久!人不負(fù)青山,青山定不負(fù)人!”曹扎娃說。早在1992年,他就被授予“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(shè)先進工作者”榮譽稱號。
曹扎娃植樹造林的佳話在當(dāng)?shù)貜V為流傳。時至今日,年過八旬的老人仍住在林子里,為樹木修理枝杈,給林子補植新苗。
在他的帶動下,全嘎查112戶農(nóng)牧民都開始植樹造林,綠化環(huán)境,美化生態(tài)。目前,呼和陶勒蓋嘎查是城川鎮(zhèn)栽樹最多的一個嘎查,綠化面積達到60%以上。
城川鎮(zhèn)宣傳委員李茜說,因為綠化,當(dāng)?shù)孛磕甑慕涤炅慷紩戎苓吰渌宓慕涤炅慷嘁恍H?8個嘎查村,呼和陶勒蓋的森林覆蓋率是第一。曹扎娃精神應(yīng)該傳承下去,值得年輕一代好好學(xué)習(xí)。
曹扎娃老人 圖片來源:新華社
樹木為伴,此生無憾。曹扎娃邁著矯健的步伐一路從林地歸來,雨點灑在他滿是皺紋的臉上,風(fēng)吹過的樹林聲陣陣入耳……他說:“我就是愛種樹,要是能活到100歲,就種到100歲。”
(綜合新華社、中國新聞網(wǎng)、內(nèi)蒙古日報等相關(guān)報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