撈沙子、撿破爛、擺地攤……他換過很多工作,但始終不曾改變對寫詩的執(zhí)著與熱愛;他寫下4000多首詩,因其中一首《趕時間的人》被網友熟知。他就是54歲“外賣詩人”王計兵。
撈沙子、撿破爛、擺地攤……他換過很多工作,但始終不曾改變對寫詩的執(zhí)著與熱愛;他寫下4000多首詩,因其中一首《趕時間的人》被網友熟知。他就是54歲“外賣詩人”王計兵。
王計兵 圖片來源:央視新聞
一次不愉快的經歷
王計兵,今年54歲,徐州邳州人。2002年,王計兵和妻子來到江蘇昆山打拼。這一待,就是20多年。通過努力,他貸款買了房,并開了一間雜貨店,生活穩(wěn)定下來。前幾年受疫情影響,王計兵經營的雜貨店生意不景氣,于是他就跑起了外賣。
通過送外賣,王計兵接觸到了不同的人、看到了不同的事,讓自己視野更加開闊,寫詩的源頭“活水”也豐富了起來。王計兵說,外賣員是一群永遠在“趕時間的人”。2019年,一次不愉快的送餐經歷,讓他有感而發(fā)寫下了詩歌《趕時間的人》。
“按客戶寫的地址,我爬了六樓。爬上去之后,一敲門,人家說沒點外賣,你肯定送錯了。我又打電話給訂餐的那個人,他說可能真的寫錯了,又告訴我一個地址。等我爬上去,那地址還是錯的。我又聯(lián)系他,他又給我一個地址,第三次才送給他,是他的。送給他就超時了,我手里其它單也都超時了。他不僅沒有道歉,反而說我那么大年紀了,還要去送外賣。當時我心里非常地窩火,后來路上一直在想,這個外賣送的,我這么趕還是不行。想來想去,突然有一個念頭,寫了這首《趕時間的人》。”王計兵回憶說。
這首《趕時間的人》,2022年被詩友在微博上轉發(fā)后,瀏覽量達2000萬。王計兵也因此“火”了,被網友們稱呼為“外賣詩人”。
《趕時間的人:一個外賣員的詩》 圖片來源:央視新聞
寫作之路崎嶇坎坷
王計兵不是科班出身,學歷不高,寫作之路尤為艱辛。多年來,無論生活多么艱苦,王計兵始終沒有放棄寫作。正如他在自己詩集的序言里所寫的:“最困難的時候,寫作是唯一能給內心深處帶來快樂的事。”
王計兵小時候體弱多病,父親為了讓他有一個好身體,初中沒讀完,就把他送進了鄰縣的一所武術學校習武。在武校待了幾年后,王計兵去了北方一座城市的建筑工地打工。打工之余,他一有空就去舊書攤蹭書看。
1992年,王計兵在雜志上發(fā)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,這讓他備受鼓舞,之后又陸續(xù)發(fā)表了十多篇。正當他摩拳擦掌準備在小說創(chuàng)作的路上大干一場時,父親的一盆冷水幾乎將他的“文學夢”澆滅。父親將王計兵20多萬字的小說手稿一把火燒了,這讓他痛苦不堪。與父親關系鬧僵之后,雖然他沒有再投稿,但一直在偷偷地繼續(xù)寫作。
2009年,王計兵有了第一臺電腦,他將寫作習慣延續(xù)到了網絡日志里。因為打字慢,他只好將那些精彩的句子摘出來,再輸進電腦,偶爾發(fā)在網絡論壇上。沒想到,這些不成文的作品受到了業(yè)內人士的好評,并鼓勵他投稿。拿到了稿費后,王計兵更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和毅力。
詩詞源于對生活的熱愛
王計兵詩歌的主題,大多來自身邊人、身邊事。從他詩句內容里能感受到,他始終對生活充滿著熱愛。
飛奔的外賣員“沒有四季,只有一站和下一站”;父親是“五彩畫布上一滴墨”;愛情是“母親偏癱如北坡,唯有父親日夜照料”;而生活則“像一面斜坡,詩歌是陡峭的另一面”……
王計兵正在送外賣 圖片來源:澎湃新聞
談到被網友們稱為“外賣詩人”時,王計兵滿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?!拔姨貏e喜歡這個稱謂,好像梁山好漢被賜予了綽號一樣?!泵鎸涿娑鴣淼馁澴u,王計兵也保持了一份理性。“我覺得還是要認清自己,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寫作者,寫好作品才是最重要的?!?/p>
在城市穿梭的日子里,王計兵看到了許多跟他一樣為生存奔波的人。王計兵用詩記錄下自己和他們的狼狽,以及作為勞動者的自尊。他寫道:“我也有自己獨立的國度,我沸騰的血,就是我奔流不息的江河;我嶙峋的瘦骨,就是我聳立的山川?!?/p>
趕時間的王計兵,奔波著、忙碌著,也記錄著。這些在趕時間的間隙,寫在煙盒上、廢報紙上的詩句,是來自勞動現(xiàn)場的民歌,生機勃勃,粗糲尖銳。“我會扎根基層,在這里,我的作品有靈魂?!?/p>
有讀者問,為什么經歷了那么多苦澀,還能寫下如此溫柔的詩句?王計兵回答:因為笨拙??晌覀儚乃髌分懈惺艿降模置鬟€有那對生活、對文學、對詩歌熾烈而無悔的愛。
(綜合央視新聞、澎湃新聞、新黃河等相關報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