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幸被光照亮,所以我也想發(fā)出一縷微光?!?022年暑假,蘇正民回到大涼山支教,成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老師。望著講臺下的孩子們,蘇正民頗為感慨,“就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?!?
“何其有幸……這一路雖坎坷崎嶇,我卻遇到了無數(shù)好老師、好同學、好朋友,感謝你們,讓我暗淡的人生充滿了光亮和希望……”2022年6月,彝族小伙蘇正民長達6000余字的論文致謝成了那個畢業(yè)季最深情真摯的告白。
蘇正民在學校畢業(yè)典禮上發(fā)言。圖片來源:澎湃新聞
1998年,蘇正民出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沙馬拉達鄉(xiāng)火把村,貧窮是他年幼時刻骨銘心的記憶,“小時候家里窮到常常吃不飽飯。因為營養(yǎng)不良,我那時候很瘦,直到四五歲才學會走路?!?/p>
蘇正民15歲那年,一場巨大的變故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窘迫——在磚廠打工的父親積勞成疾不幸去世,并因治病欠下數(shù)十萬元外債。
不忍心母親一個人日夜操勞,蘇正民選擇了退學回家務農(nóng)?!拔疫@一輩子是不是就注定這樣了?”那時的他在內(nèi)心反復追問自己。
在人生迷茫無助時,有人伸出了援手。老師多次家訪勸說蘇正民繼續(xù)讀書,村支書幫助蘇家申請了低保,愛心人士為他提供了定向資助,他終于有機會重返校園。
2017年,蘇正民考入中南財經(jīng)政法大學,成為村里第一個考上“211”大學的學生。
“有幸被光照亮,所以我也想發(fā)出一縷微光。”2022年暑假,蘇正民回到大涼山支教,成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老師。望著講臺下的孩子們,蘇正民頗為感慨,“就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?!?/p>
小時候的蘇正民經(jīng)常閱讀父親從工地上撿來的舊書,他最大的愿望是“能有個看書的地方”。在做好支教工作的同時,他便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書屋建設上。
其實,早在2019年蘇正民就開啟了書屋計劃,他利用寒暑假的時間,走遍西昌市的大街小巷尋找合適場地。
2022年初,西昌市一位愛心人士被蘇正民的愛心所感動,主動提出免費將自家房子作為書屋場地。就這樣,第一家阿依公益書屋開始運營(“阿依”在彝語中意為“孩子”)。2023年,第二家、第三家書屋也相繼建成。
阿依公益書屋 圖片來源:紅星新聞
目前,阿依公益書屋受捐圖書約1.5萬本,周末和寒暑假,孩子們都會來這里閱讀。書屋有志愿者們輔導作業(yè),還會開設繪畫、戲劇、手工等課程,舉辦行夏令營、冬令營活動等。
孩子們在阿依公益書屋里聽大學生志愿者講課。圖片來源:澎湃新聞
的日阿合的父親常年在外務工,他和三個弟弟是書屋的“??汀薄!鞍⒑蟿?cè)輹r,數(shù)學、語文最高只能考70和65,最近一次考試,竟然考了96和88.5,學習進步非常大?!卑⒑系母赣H笑容滿面地說。
在蘇正民的影響下,先后有147名志愿者加入到書屋的志愿服務,許多社會愛心人士和機構也紛紛慷慨解囊、捐款捐物。
“我想把書屋做成一個平臺。”蘇正民希望自己能當好一塊“磁鐵”,吸引更多的力量建設書屋,“只要家鄉(xiāng)有需要、我們有能力,就會一直做下去?!?/p>
(綜合中國青年報、澎湃新聞、工人日報等相關報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