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6點左右起床,7點趕到郵局,掃描錄入、分揀裝車,開啟投遞之路;晚上近7點,踏上萬家燈火照亮的回家之路……這是51歲的吳義陽的工作日常。
早上6點左右起床,7點趕到郵局,掃描錄入、分揀裝車,開啟投遞之路;晚上近7點,踏上萬家燈火照亮的回家之路……這是51歲的吳義陽的工作日常。
吳義陽在派送郵包。圖片來源:安徽文明網(wǎng)
吳義陽是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郵政分公司北中郵政支局投遞員。過去23年,他奔走在號稱“太湖第一郵路”的桐山郵路上,為周邊9個村落的1.7萬名群眾送去郵件和包裹。
桐山郵路全長108公里,自古難行,“走上安基嶺,左右還是嶺。露水浸濕腰,芭茅割斷頸?!钡拿裰{在當(dāng)?shù)貍鞒嗄辍?/p>
吳義陽親歷了郵政投遞從步班、自行車班、摩托車班再到汽車郵班的變遷。起初,送一封信,吳義陽要翻山越嶺走好幾天。
2008年冬天,山里暴雪紛飛,積雪逾月不化,道路板結(jié)成冰,為了將緊急郵件及時送達(dá),吳義陽腳纏綁帶,肩馱郵包,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茫茫雪路。在一處崖邊轉(zhuǎn)彎處,他不慎腳下打滑掉入深澗,所幸卡在了樹樁與巖石的夾縫中,這才撿回一條命。
吳義陽打電話通知村民取件。圖片來源:新華社
工作如此艱辛,吳義陽也曾打過“退堂鼓”?!伴_始時每月工資只有280元,日子很苦,也想過其他出路。”2017年,朋友找到他說:“干投遞員掙得少,來我公司吧?!眳橇x陽說,當(dāng)時,確實有點動心了。豈料,當(dāng)天晚上突然接到村民求助捎藥的電話。那一夜,吳義陽輾轉(zhuǎn)難眠。
“電話是一位村民打來的,說他女兒從外地寄來了一種急需藥,讓我第二天送到村子里。”吳義陽答應(yīng)了,第二天把藥準(zhǔn)時送到村民手中。從那時起,他便意識到,這里更需要他。
“投遞活兒枯燥,年輕人耐不住寂寞。我走了,包裹誰送?村里人東西誰帶呢?不放心哦?!眳橇x陽說。
2016年,吳義陽的交通工具由摩托車升級成了面包車。隨著網(wǎng)絡(luò)購物的興起,包裹數(shù)量也增加了,吳義陽基本都能將當(dāng)天的快件當(dāng)天送達(dá)。
在吳義陽的車內(nèi)空調(diào)出風(fēng)口處,夾著一個記錄本,上面記錄的都是采購清單:將軍村一桶油,吳俊村兩袋米、三盒高血壓藥……除了給村民投遞包裹、信件,吳義陽還長年無償為村民采購物資。
吳義陽將代購的藥品送到老人手中。圖片來源:安徽商報
“有些獨居老人外出不便,我會定期幫助他們采購生活物品,能幫一把是一把。”吳義陽笑著說,“舉手之勞,不麻煩?!?/p>
多年來,吳義陽還自費為山區(qū)10多名孤兒和貧困孩子征訂學(xué)習(xí)報刊,資助生病的留守兒童,定期前往山里小學(xué)捐贈學(xué)習(xí)用品和生活用品。
一封信、一份報、一個包裹,對于深山里的村民來說,都是一份殷切的希望。23年來,吳義陽堅持用真情服務(wù)山區(qū)群眾,被鄉(xiāng)親們親切地稱為“桐山鴻雁”?!叭嗣襦]政為人民,只要能給百姓提供方便,我愿竭盡所能?!眳橇x陽說。
(綜合新華社、人民日報、中國青年報等相關(guān)報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