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文憑,卻滿腹詩篇。2023年2月3日,50歲農民工朱彥軍在央視《2023中國詩詞大會》總決賽上一路乘風破浪,榮獲亞軍。
初中文憑,卻滿腹詩篇。2023年2月3日,50歲農民工朱彥軍在央視《2023中國詩詞大會》總決賽上一路乘風破浪,榮獲亞軍。
“我回去以后,一定好好聽話,好好讀詩,好好掙錢,好好愛你”,他向妻子的深情告白贏得全場掌聲,也讓無數(shù)觀眾通過屏幕認識了這位在煙火里謀生、詩詞中謀愛的農民工。
朱彥軍 圖片來源:《2023中國詩詞大會》節(jié)目組
“都是干粗活的,學什么文化人?。 ?/strong>
“最喜歡在放羊時,看著夕陽西下,我坐在山坡上讀詩歌。美得很!”
朱彥軍出生于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魏溝村。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、零星聚散的羊群、按時種收的莊稼,勾勒出他的童年生活。他初次接觸詩詞,是一年級語文課上學的《憫農》?!白x起來順口、好記?!彼f,小小年紀的他陶醉于詩詞中平仄格律的韻味。
父親發(fā)現(xiàn)他的愛好后,為他買了不少詩集和報紙。一句句凝練的詩句如萬花筒,透過它們,少年看到黃土高坡上涌起的無限詩意。
初中畢業(yè)后,由于家庭貧寒,朱彥軍不得不放棄學業(yè)外出打工。人群熙攘,愛詩的人,卻是孤獨的。
朱彥軍就是這樣一個孤獨地愛著詩詞的人:一天24小時,除了吃飯、睡覺、干活,其余時間,他都要與詩為伴——
別的工友打牌,他看詩詞讀物;別的工友刷短視頻,他聽詩詞節(jié)目;累了一天,大伙兒都躺下了,他還要挑燈讀詩;找活兒間隙,別人結伴出游,他非要自己去逛舊書攤……
“都是干粗活的,學什么文化人啊!”偶有工友戲謔,他只笑笑,扶了扶眼鏡,繼續(xù)沉浸在詩詞的世界中。
“只要待在圖書館,哪怕一整天不吃,也不覺得餓”
因為識字少,他讀詩詞時,經常遇到“攔路虎”,所以不論走到哪里,他都會隨身攜帶一本《新華字典》,20多年的陪伴,字典早已被他翻爛,勉強用膠帶粘著。
每到一個新的城市打工,朱彥軍首先會找到當?shù)氐臅?。幾年前在廈門,每到下雨天工地停工,他都會一大早趕去書店,靜靜地看一整天書。
“那里的書太多了。我每次去都會用便箋紙摘抄喜歡的詩詞,回到工地再爬到床鋪上謄寫下來。”朱彥軍說,盡管工作疲憊,但一看到詩詞就覺得十分解乏。“只要待在圖書館,哪怕一整天不吃,也不覺得餓,晚上回到工地啃一口饅頭都是香的?!?/p>
將近40年,朱彥軍摘抄的詩詞已填滿六七個筆記本,分門別類地記錄著詩詞原文、字詞翻譯和典故,這些筆記他都視若珍寶。
正在抄錄詩詞的朱彥軍。圖片來源:平涼日報
朱彥軍熟記的詩詞有1000首左右。越過詩歌流淌的長河,和詩人對話,他在詩詞中源源不斷地汲取力量、充盈內心。
“高興時,便覺‘春風得意馬蹄疾’;失落時,又用‘逢人不說人間事,便是人間無事人’來勉勵自己。”他說,詩詞讓自己重歸平靜,從容處世。
“不能成為別人的偶像,一定要成為自己孩子的榜樣”
白天打工,夜晚讀詩,朱彥軍堅持了30多年,也影響著一雙兒女。
“作為一名農民工,不能成為別人的偶像,一定要成為自己孩子的榜樣?!敝鞆┸娬f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,家長喜歡看書,潛移默化下,小孩也會慢慢地喜歡上看書。
多年來,朱彥軍最大的樂趣是從舊書攤淘詩詞書籍,但給孩子買書時他從不吝嗇。
“有一次爸爸給我們買了800多元的書,當時他一天的工資才100多元?!敝鞆┸姷膬鹤又毂P袑@件事仍記憶猶新。如今,兒子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讀本科,女兒復旦大學畢業(yè)后正備考研究生。
朱彥軍的妻子陳玉玉,是一位地道的農民,朱彥軍常年在外打工,陳玉玉既要照顧孩子和公婆,還要打零工掙錢,但她從不抱怨。朱彥軍說:“家和萬事興,我有今天的成績,最感謝的就是妻子?!?/p>
朱彥軍與家人合影。圖片來源:甘肅日報
“看到他站在《中國詩詞大會》舞臺,當著全國人的面對我說‘我回去以后,一定好好聽活,一定好好讀詩,一定好好賺錢,一定好好愛你’。我心里很感動很高興,我把眼睛擦了又擦,不知為啥,眼淚老也不干。”想起丈夫為參加詩詞大會所付出的日日夜夜,陳玉玉又一次別過頭去,拭去眼角的淚水。
詩意如同莊稼,在朱彥軍這里收獲了榮光,收獲了兒女的出息,也收獲了家庭的幸福。流量之下,他只想做最好的自己。朱彥軍坦言,上央視絕不是他完成心愿的終點,而是一個新的起點。
對朱彥軍來說,這趟奇幻的詩詞之旅恍若一夢。回望過去,他仿佛又看到那個獨坐山坡、手握詩卷的少年。
(綜合新華每日電訊、央視新聞、甘肅日報等相關報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