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燁,原名項俊文,浙江金華人。九一八事變后,國土淪喪,民族危難,雷燁向往革命,希望投身抗日救亡的偉大事業(yè)。
2025年4月14日,在浙江省杭州市,雷燁外甥女項碧英在家中手捧雷燁烈士抗戰(zhàn)時期的肖像照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他是典賣祖宅投身抗日、年僅29歲便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。
他是1941年潘家峪慘案發(fā)生后第一時間趕赴現(xiàn)場的中國戰(zhàn)地記者。
他是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唯一一名攝影家。
他,叫項俊文。但也許,您更熟悉他的另一個名字——雷燁。
誰是雷燁?
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。中國,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的東方主戰(zhàn)場,經(jīng)歷十四年血與火的抗爭,進行了慘烈悲壯的無畏堅守,為捍衛(wèi)國家主權和人類和平同侵略者進行了殊死決戰(zhàn)。
十四年浴血抗戰(zhàn),留下一張張浴火而生的影像,也凝固下一段不可磨滅的民族記憶。這些影像背后,是一個個真實的歷史瞬間,是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。
為了做好抗戰(zhàn)八十周年的報道,2024年國慶節(jié)過后,我開始系統(tǒng)地查找抗戰(zhàn)影像,研讀抗戰(zhàn)史料。通過反復翻閱沙飛、石少華等老一輩紅色攝影家的照片,閱讀顧棣等人的回憶文章,我發(fā)現(xiàn)了八路軍攝影記者雷燁的故事。
雷燁(項俊文)與妹妹項秀華(前右)、弟弟項秀文(前左)。新華社發(fā)(受訪者提供)
雷燁,原名項俊文,浙江金華人。九一八事變后,國土淪喪,民族危難,雷燁向往革命,希望投身抗日救亡的偉大事業(yè)。
1938年,雷燁奔赴延安進入抗大學習,并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同年底,雷燁擔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前線記者團晉察冀組組長。
1941年1月25日,日寇在河北豐潤潘家峪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慘案。慘案發(fā)生后,雷燁迅速趕到現(xiàn)場,真實地記錄下了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。
1943年,雷燁到訪晉察冀畫報社,畫報社主任沙飛等人留他在駐地整理稿件,期間因遭遇日寇包圍,英勇犧牲。
戰(zhàn)爭年代,革命者為防止敵人的報復,往往改名換姓,除了墓碑上幾行簡單的介紹外,雷燁的真正身世多年來一直無從考證——直到雷燁犧牲的六十年后。
1986年,在參加一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期間,浙江與會代表項秀文找到來自河北石家莊的高永禎,請求他協(xié)助尋找曾在晉察冀參加抗戰(zhàn)的哥哥項俊文。從1986年到2001年,15年間,高永禎經(jīng)過多方尋找,最終確定項俊文就是雷燁烈士。
2003年4月9日,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(qū)人民政府做出了《關于確定雷燁烈士即是項俊文同志的決定》。同年4月19日,民政部頒發(fā)了《項俊文同志革命烈士證明書》。
拼版照片:左圖為觀眾參觀位于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(新華社記者劉金海2025年4月6日攝);右圖為雷燁攝影作品《熊熊的篝火》(受訪者提供)。
雷燁身世的尋訪故事令人感動,雷燁拍攝的抗戰(zhàn)影像彌足珍貴。為此,我認真調看了中國照片檔案館的館藏照片,并多次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印證。
那段時間,“八路軍”“攝影記者”“壯烈殉國”是雷燁在我腦海里的關鍵詞。當年尋訪雷燁的報道中,大多只提到了雷燁“八路軍攝影記者”這個身份,直到最近重讀《新華社烈士傳》,我才將雷燁與新華社這個有著94年光榮歷史的國家通訊社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
2025年春節(jié)前夕,我拿起辦公桌旁擺著的《新華社烈士傳》再次閱讀。翻到該書最后所列新華社烈士名錄時,我偶然看到了雷燁的名字,犧牲時間和職務身份基本吻合。
為此,我又專門在新華網(wǎng)“新華英烈”界面查看,那里刊載的雷燁生平和雷燁本人照片與我此前查到的資料完全一致:雷燁,原名項俊文……1938年進入延安抗大學習,并加入中國共產黨,同年底擔任八路軍總政前線記者團晉察冀組組長,兼任新華社晉察冀分社和《晉察冀日報》特派記者。后調任冀東軍分區(qū)政治部宣傳科長、組織科長等職……
“這是我們新華社自己的烈士??!”同為新華人,同為攝影記者,我深感有責任做好這次報道。
為此,今年3月31日起,我輾轉河北平山、浙江金華等地,開始了對雷燁足跡的重訪之旅。
從烈士犧牲地到烈士出生地
窯洞傳電波,馬背寫文章。新華社自1931年建社以來,先后有150多名新華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,僅僅在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犧牲的烈士就多達110余人。
參加工作后,我領到一本紅色封皮的記者證。一名老同志曾經(jīng)語重心長地告訴我,我們的記者證是烈士們用鮮血染紅的。
這些烈士當中,就有雷燁。
其實,雷燁本可以躲過劫難。
1943年4月19日夜,日軍掃蕩時襲擾晉察冀畫報社駐地。畫報社緊急轉移時,已經(jīng)接到轉移通知的雷燁并未立即離開,而是先去通知附近村民撤離。
次日拂曉,敵人已經(jīng)包圍了村子,到處都是槍聲。由于不熟悉當?shù)氐匦?,又因轉移群眾延誤了撤退的最佳時機,雷燁和警衛(wèi)員被日軍包圍在一處小山溝里。生死關頭,雷燁讓警衛(wèi)員先行突圍,自己則留下用手槍掩護。最后時刻,雷燁砸毀了珍愛的相機等隨身物品,舉槍自盡,壯烈殉國。
雷燁(右)與田華。沙飛 攝
攝影家沙飛曾為雷燁和后來成為著名演員的田華拍攝過一張合影。照片中,田華稚氣未脫,雷燁笑得燦爛。誰能想到,合影拍攝僅僅三個多月后,照片里那個鮮活的生命便悄然隕落。
雷燁犧牲后,被就地安葬。人們還將墓旁的一棵山杏樹命名為“雷燁樹”,以示紀念。新中國成立后,雷燁遺骨被遷葬至石家莊的華北軍區(qū)烈士陵園。
清明節(jié)前,河北省平山縣雷燁希望小學師生共同緬懷雷燁烈士(2025年3月3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在雷燁烈士犧牲地——河北省平山縣南段峪村,人人知道雷燁,人人稱頌雷燁。在雷燁希望小學,我隨機找來一個孩子詢問。這名二年級的小學生有點緊張,但仍比較完整地講出了雷燁烈士的簡單事跡。
南段峪村村民、雷燁希望小學退休教師王海軍告訴我,年幼時,家人們就跟他講雷燁烈士的事跡,因為“雷燁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犧牲的”。
清明節(jié)前,河北省平山縣南段峪村村民、雷燁希望小學退休教師王海軍祭掃“雷燁烈士紀念碑”(2025年3月3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2003年,包括王海軍在內的十一戶當?shù)卮迕褡园l(fā)捐資修建了“雷燁烈士紀念碑”,并親手栽下十一棵柏樹。
無人機飛起的一剎那,巍巍太行盡收眼底,滿山遍野的杏花競相開放。烈士紀念碑旁,翠柏凝春,傲然挺立。通過無人機監(jiān)視器,我發(fā)現(xiàn)栽種的柏樹中,有一棵比較矮小,拍攝后就好奇地詢問王海軍。
王海軍祭掃“雷燁烈士紀念碑”(2025年3月3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王海軍告訴我,當?shù)靥旄缮儆?,有幾株柏樹已有枯敗,那棵小樹不知道是哪年長起來的。
“會不會是后來有人補栽?”我問道。
挨家挨戶問了當?shù)卮迕窈?,王海軍非常確定地跟我說:“那棵樹就是自己長起來的!烈士不死?。 ?/p>
王海軍祭掃“雷燁烈士紀念碑”(2025年3月3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其實,“雷燁烈士紀念碑”的樹立處距離雷燁真正的犧牲地點尚有一小段距離,只是路比較難走。村民們?yōu)榱巳粘<罀邞{吊方便,就在雷燁犧牲地點直線距離不遠的一處山坡上豎起了這塊“雷燁烈士紀念碑”。
“這幾年清明,雷燁親屬和本地鄉(xiāng)親們都會去犧牲處祭掃?!蓖鹾\娬f,“他有個外甥女叫項碧英?!?/p>
在采訪本上記下了項碧英的名字,我和同事牟宇結束了在南段峪村的采訪。翌日一早,我們二人一同前往位于石家莊的華北軍區(qū)烈士陵園。
這是2025年4月1日在華北軍區(qū)烈士陵園拍攝的雷燁墓碑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臨近清明,華北軍區(qū)烈士陵園滿是祭掃憑吊的人群。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,我們很快就找到了雷燁烈士的墓碑。正巧,石家莊市寧安路小學學生在這里祭掃先烈。采訪拍攝之余,我和同事牟宇也獻上了提前準備好的菊花,并向雷燁烈士墓鞠躬致敬。
隨后,我踏上了前往浙江金華的高鐵列車,計劃探訪雷燁烈士出生地。
沒有結束的尋找
依托如今便捷的通信,我人還未到金華,便聯(lián)系上了雷燁的外甥女項碧英。
2025年4月2日,在浙江省金華市孝順革命烈士陵園,雷燁外甥女項碧英前往祭掃雷燁。在孝順革命烈士陵園,當?shù)卣美谉畹脑椏∥呢Q立墓碑?!绊椏∥摹边@三個字,永遠鐫刻在了“孝順鎮(zhèn)革命烈士英名錄”的石碑之上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2025年4月2日,項碧英前往祭掃雷燁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與項碧英的接觸中,我了解到,雷燁的身份雖然確定了,但是這些年來,人們對于英雄的追尋并未結束。經(jīng)過雷燁親屬和熱心人士的挖掘和整理,雷燁的形象愈加豐滿,散佚的作品不斷充實。
2025年4月15日,報告文學《遠方的“雷燁樹”》新書分享會在浙江杭州圖書館舉行。這是新書分享會現(xiàn)場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在杭州的浙江教育出版社,我再次見到了《遠方的“雷燁樹”》的作者李英。這部報告文學追尋雷燁的足跡,講述他進入延安抗大學習、前往抗戰(zhàn)最前線直至犧牲的經(jīng)歷,成為研究雷燁的最新著作。
作家李英坦言,身為金華人,自己在創(chuàng)作《遠方的“雷燁樹”》前對雷燁事跡也只是略有耳聞。2022年4月20日,李英開始動筆。當晚,在“尋找雷燁”的微信群里,一條緬懷雷燁的信息讓他突然意識到,動筆這天剛好是雷燁的忌日,“冥冥之中似有一種機緣巧合”。
“信仰,是不滅的火種?!崩钣⒄f。為了寫好這部報告文學,李英多次往返于河北、浙江實地采訪、搜集史料。創(chuàng)作過程中,他被雷燁精神深深感動,寫到情深處常常淚流滿面。
2024年底,《遠方的“雷燁樹”》正式出版。李英將自己的第一本贈書送給了堂妹的孫女,希望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雷燁在烽火硝煙中的英雄故事,從中汲取力量。目前,為紀念抗戰(zhàn)勝利八十周年,李英和項碧英正在共同推動出版雷燁的作品集。
2025年4月15日,作家李英(左)來到位于杭州的浙江攝影出版社,與編輯朱麗莎商討雷燁作品集的編輯出版事宜。目前,為紀念抗戰(zhàn)勝利八十周年,李英與雷燁外甥女項碧英正在共同推動出版雷燁的作品集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同樣提到“信仰”的,還有該書責編、浙江教育出版社“95后”青年編輯姚璐。
“我是浙江人,但之前對雷燁了解不深?!币﹁凑f,在編輯過程中,她被雷燁烈士的事跡深深震撼。
“給我印象最深的,就是雷燁對信仰的堅定追尋?!?/p>
這是4月1日在華北軍區(qū)烈士陵園拍攝的雷燁墓碑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清明節(jié)前,當?shù)赜變簣@的小朋友們來到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(qū)孝順鎮(zhèn)新后項村參觀雷燁故居(2025年4月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清明節(jié)前,當?shù)赜變簣@的小朋友們來到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(qū)孝順鎮(zhèn)新后項村參觀雷燁故居(2025年4月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理想之光不滅,信念之光不滅。
如今,雷燁靜靜地長眠于華北軍區(qū)烈士陵園的蒼松翠柏之間。在他的家鄉(xiāng)浙江金華,當年被典賣的祖屋早已修葺一新,成為當?shù)刂匾狞h史教育基地。因尋訪英烈、報道雷燁等原因結識的人們,不時在“尋找雷燁”的微信群里分享著自己的最新發(fā)現(xiàn),交流的內容也不僅僅局限于雷燁一個人身上。
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。在燕趙大地,在婺江之畔,在錦繡中華的各個角落,雷燁的故事被更多人傳頌,成為永不磨滅的愛國主義符號。
2025年4月14日,在浙江省杭州市,項碧英在浙江展覽館東側“抗戰(zhàn)英烈”雕塑中的雷燁烈士像前,手持報告文學《遠方的“雷燁樹”》告慰英烈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2018年,一組“抗戰(zhàn)英烈”雕像樹立在浙江展覽館東側,以緬懷包括雷燁在內的12名浙江籍抗戰(zhàn)英烈。
項碧英手捧鮮花,久久凝望,仿若一場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。母親項秀華經(jīng)常向她回憶,雷燁當年離家奔赴延安時,田野里的油菜花開得正旺。臨行之際,雷燁寬慰弟弟妹妹說,“等來年油菜花開了,哥哥就回來了”。
八十七載過去,又到了一個油菜花盛開的春天。
2025年4月14日,項碧英前往“抗戰(zhàn)英烈”雕塑憑吊雷燁烈士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在雷燁雕像旁邊的樹蔭下,我與項碧英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長談。起身離開前,我問她,如果雷燁今天還活著,有什么話想跟他說。
望著雷燁的雕像,項碧英低聲回答:
“我想問問舅舅,你當年為什么能夠那么勇敢?”
這是2025年4月1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拍攝的“抗戰(zhàn)英烈”雕塑中的雷燁烈士像。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
記者:劉金海
編輯:程婷婷、方欣